PROJECT
INTRODUCTION
项目介绍
产品名称
武汉黄陂六指林业产业示范园项目
产品描述
![]()
一、项目概况
黄陂六指林业产业园由南北两个园区组成,总面积9000亩。北部园区(下文称A区)占地4500亩现为武汉乡域传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已建成900余亩苗木基地,主要着力打造武汉大型苗木、花卉及蔬菜生产基地;南部园区—(下文称B区)占地4500亩,现由武汉群益绿色生态园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经营,已形成大树培育区、生态苗圃、茶园基地、盆景园、度假村等成熟产业板块。南北园区在自身良好的产业基础上,强强联手,联合为一个产业园即黄陂六指林业产业园,申报本次武汉市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区,打造花卉苗木种植示范园。
六指街位于黄陂东南部,东接新洲区和红安县、南濒武湖街、西望前川街和三里镇、北与王家河和蔡榨街交界,是黄陂的东大门。境内交通要道相互交错,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明显。A区位于黄陂区东部,北边与黄陂大道、什仔大道相连,西边与108省道相邻,武麻高速从南北方向贯穿而过;B区位于武汉市黄陂区东部,北至甘棠大道,南至武汉市,东至黄陂城区,西至新洲区。两个园区由武汉市绕城高速相连,交通便利。
二、规划研究
规划将通过三个载体——空间载体、文化载体、运营载体,即构建山水体系、延续自然肌理;构建村域格局、延续地域文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村企合作、农民参与,将项目打造成为“三产融合(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生融合(生产、生活、生态)”、“四化同步(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示范区,成为“美丽乡村”的武汉缩影,武汉市都市农业示范园的地标项目,黄陂区六指街“魅力六指,最美湖乡”的重要支撑。
以“山·水·乡愁”为规划理念,通过对地形的保护性利益与开发,串联现状水系及功能融合,营造村湾人居环境,实现青山绿水诉乡愁。通过坚持两个创新,即模式创新与规划手法创新。利用现有向下游产业链,构建符合园区发展的全产业;利用现有项目,构建以园区建设为核心,新社区建设及村湾改造为基础的建设模式;在规划中,以GIS分析为基础,采取保护性规划手法,重在山水营造与自然修复,重点保护与文化传承,合理布局功能和基础设施。最终实现园区三大定位——苗木种植标准园、林业人才培养示范园、休闲林业地标园。
三、规划策略
(一)功能先导
A区构建两心、两轴、四园区明晰主次功能,两心一主一辅,以办公管理、展示示范中心为主,以休闲接待中心为次;两轴一蓝一绿,以国道展示示范轴为绿轴,以溪湾滨水休闲轴为蓝轴;六区强调一特一湾,赋予每个村湾特色品种,李家港对应红枫,夏家岗对应银杏,席家岗对应海棠,杨家桥对应樱花。
B区构建双周强心、一环五珠的格局,图沿园区过境交通干线两侧的、名优花木为基础展示的连接线展示轴及以林荫带、绿径、小品、绿化带等形式形成贯穿园区各功能组团的空间轴线形成的园区景观轴,共同构成园区两个强有力的纵轴,通过综合服务区、科研培训区、花木种植区、苗木假植区、休闲养生区五大功能区组成五注。
(二)生态引领
基于GIS分析,通过“看山、望水、环路”构建项目区生态格局。以“山”的生态基地出发,规划区现状大面积山区林地构成完整生态基地;从“水出发”,现状水系、潜在径流廊道、各级水库湖塘湿地共同构成的水系网络组成水安全格局;从“环路”出发,以现状潜在的游憩资源作为景点,利用沟渠、乡间道及景观道等线性元素将游憩资源进行连接,形成主要的游憩线路,形成游憩安全格局。
(三)文化提升
赋予A、B两区各自主题,A区即乡域传奇,打造相遇传奇六景,串联取水留香、岚山枫径、十里银杏、海棠烟雨、落英缤纷、农夫果园六个特色景点传递“传承农耕文化、展示自然生态魅力”的主题。B区即群益片区,从北至南,通过园区游线串联北湖小镇(即方湾村新社区)、琉璃苑、北湖绿廊、莲渔栈道、缤纷花岸及翠谷蕴宜六个景点,体现“示范现代农业,展现城镇化魅力”的文化主题。南北两个园区,各自不同的文化主题,最终将整个项目文化主题提升,传达“记乡愁”的文化核心。
四、规划布局
(一)A区规划结构及景观序列
A区以分别为贯穿园区水系构成的蓝轴及北部318国道沿线林业防护带构成的绿轴为骨架,西部的服务体验中心为主中心,东部的休闲娱乐中心为副中心,围绕两轴、两心,形成多个专类苗木观赏组团,形成“两轴、两心、多组团”的规划结构。
A区具有非常丰富的水资源、优美的自然环境,且地貌极具特色,景观打造尊重现状环境,形成告诉苗木展示轴、滨水景观轴的两轴;全园多个专类苗木观赏组团;环绕园区旅游道路的四季苗木观赏环及多个重要景观节点,形成“两轴、一环、多组团、多节点”的景观序列。
![]()
A区规划平面图
![]()
(二)B区规划结构及景观序列
B区整体狭长呈条状,全区以一环交通环绕围绕集中园区管理中心、办公科研基地的核心区,向南北方向、沿过境高速道路及园区内部道路分别形成连接线展示轴及园区景观轴,分布综合服务区、特色花卉种植区、科技示范培训区、苗木假植区及标准化种植示范区五个区,形成“一心、一环、两轴、五区”的规划结构。
B区场地内地形变化较多,丘陵资源丰富,形成以管理中心人工造景向外扩散渗透的景观中心,沿道路及过境高速分别形成区内景观主轴及高速公路苗木展示带,由北至南,沿场地内规划水系形成的滨水景观,散布多个特色苗木、农业风情的景观节点,形成线型景观序列。
![]()
五、规划评析
两个距离较远且性质类似的园区合并一个项目规划,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避免同质化、挖掘各自特色及建立联系。本规划解决了前一个问题,通过特色品种差异及旅游定位的差别,A区重点偏向特色苗木专类园建设及房车、营房等深度体验类旅游产品打造为主,B区以林业培训、科技示范为侧重点,两者有共同而有差别。但规划对于两个园区如何在产业及后期旅游展开上的联系合作着墨较少,有区别但无联系,是本次规划的一个缺憾。
|
关键词
上一篇
九如鲤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总体规划
黄冈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总体规划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