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武汉市新洲区寨山村新农村建设规划.jpg

武汉市新洲区寨山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所属分类:


一、项目概况  (1)规划背景  为落实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实施,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武汉特色“富裕和谐”新农村的知道思想,我们结合寨山村委提供的村庄基础资料、新洲区城乡发展规划、新洲区总体规划及邾城商贸文化宜居新城龙腾大道南侧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城乡统筹为目标,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的要求,完成


联系电话:

详情介绍


  一、项目概况
  (1)规划背景
  为落实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实施,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武汉特色“富裕和谐”新农村的知道思想,我们结合寨山村委提供的村庄基础资料、新洲区城乡发展规划、新洲区总体规划及邾城商贸文化宜居新城龙腾大道南侧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城乡统筹为目标,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的要求,完成本次规划。
  (2)区位条件
  寨山村位于武汉市新洲区区政府所在地邾城街东南郊,距新洲区中心城区约2公里,处于武汉都市中心城区一小时交通时距的辐射范围内,北临111省道,位于新洲区主城区远期规划范围内,区位优势明显。
 
  二、规划定位
  文化宜居、产业带动、配套一体、生态持续的现代新型农村新社区。
  文化宜居:承接邾城商贸文化宜居新城的定位,深度挖掘寨山村文化内涵,打造具有文化底蕴的农村新社区。
  产业带动:合理利用其现有自然及文化资源,并结合其物流产业用地,带动社区居民就业及经济发展。
  配套一体: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生态持续:以保护社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坚持人居环境优化和生态文明相协调,力争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三、规划目标
  按照城乡统筹、四化同步的发展指导思想,将寨山村农村新社区建设成“富裕和谐文明新农村,文化宜居宜业新社区”,打造国内知名、省内一流、市内领先的农村新社区示范标杆。
 
  四、规划布局
  项目区规划布局以寨山村历史文化中“水文化”为脉络,因寨山村古有 “黄龙修炼,留恋故庙,回首观之,身动成湖” 的传说,故整个规划布局取诗句后两句来形成整个总平面布局脉络,将其水文化精髓“蛟龙回首、身动成湖”融入其中:寨山文化街以水为主中轴线进行展开,形成特色商业水街,于水街中部位置规划一处景观廊桥,因其屋顶形似蛟龙,故命名“曲背长廊”,以体现其“曲背湖”文化,另外于廊桥东侧水街步行道规划一处可供可供居民及游客登高望远的景观建筑,命名“龙望楼”,以体现其“黄龙修炼,留恋故里,回首观之,身动成湖”中“回首观之”之意境。
 
规划总平面图
 
  五、项目评析
  城乡统筹:本次规划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眼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综合考虑建制村的功能、数量和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形成城乡协调发展格局。
  生态宜居:本次规划以集约型满足人口规模需要的同时,通过景观打造,文化提炼打造成一个生态宜居的社区。坚持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相结合,坚持新增建设用地和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相结合,坚持人居环境优化和生态文明相协调,力争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特色凸显:本次规划抓住场地原有的佛教文化、寨文化、水文化特色,总体规划布局结合文化特色,水系以中轴线商业街展开,整个水系形式上体现其“黄龙修炼,留恋故里,回首观之,身动成湖”中“回首观之”之意境,与文化相呼应。以文化尊重场地原有特色与规划相结合,做到生态环境、文化传承和风貌特色的融合统一和特色凸显,。
  产业带动:以场地原有产业为基础,通过产业选择合理安排产业布局,利用现有300亩桃花园并结合赏花经济,种植经济林果,结合原有物流用地,利用周边的村湾发展特色民宿及农家乐等旅游服务,大力发展都市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三产结合带动就业。
  将寨山村农村新社区建设成“富裕和谐文明新农村,文化宜居宜业新社区”,打造国内知名、省内一流、市内领先的农村新社区示范标杆。
 
该项目荣获“2013年度全国人居经典建筑金奖”

 


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