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武汉市新洲区寨山村新农村建设规划s.jpg

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李家店新农村建设规划

所属分类:


一、项目概况  为探索湖北省“四化同步”发展路径,湖北省委、省政府于2013年7月14号决定,在全省选择21个乡镇(街道)开展“四化同步”示范试点,并印发了《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四化同步”示范乡镇试点的指导意见》(鄂办发[2013]21号)。武汉市有3个街道开展“四化同步”示范试点工作,江夏区五里界街为其中之一,本次规划的李家店村位于五里界街南部,作为申报“美丽乡村”试点之一而纳


联系电话:

详情介绍


  一、项目概况
  为探索湖北省“四化同步”发展路径,湖北省委、省政府于2013年7月14号决定,在全省选择21个乡镇(街道)开展“四化同步”示范试点,并印发了《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四化同步”示范乡镇试点的指导意见》(鄂办发[2013]21号)。 武汉市有3个街道开展“四化同步”示范试点工作,江夏区五里界街为其中之一,本次规划的李家店村位于五里界街南部,作为申报“美丽乡村”试点之一而纳入湖北省“四化同步”示范试点工作之中。
  李家店位于五里界街西南部,北接五里界街巴登城、锦绣村、唐涂村,南临梁子湖宁港汊,西望江夏区纸坊街道办事处狮子山村,东靠五里界街群益村、孙店村。李家店村内有武广高铁穿境而过,村部距五里界街区仅4公里,现有李家店路与之联系;距东湖高新区建成区仅20公里,由梁子湖大道与之联系,村庄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
  李家店村域总面积0.82平方公里,其中巴登城规划范围0.5平方公里,规划总建设用地为20.84公顷,规划期限为2013—2030年。
 
  二、规划研究
  (一)规划定位及目标
  规划定位:
  滨城临湖新村、宜居宜业家园
  规划目标:
  湖北省美丽乡村典范 、梁湖旅游新村地标
 
  (二)村庄集并规划
  李家店村现有17个村民小组,20个自然湾,现状总人口1753人,总户数526户,根据《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城乡统筹规划》的规划要求,其中有500人搬迁至镇区,农村中心社区现状容纳人口为1253人。村庄集并实行近远期结合实施手法,规划保留村湾共2个,分别为火烧刘和坑上李湾;一期拆迁的村湾为小章湾、叶斋公、破屋陈、坑下李,共91户;二期拆迁的村湾为孟家湾、曾家海、杨家湾、曹家院、庙咀、张铁咀,共121户;三期拆迁的村湾为大余湾、龚家畈 、叶铁咀、上土库嘴、下土库嘴,共240户。
  按照远期规划,实现迁村腾地面积34.57公顷,主要用于规划农村中心社区新增建设用地为12.03公顷,生态公共服务设施用地2.14公顷,生态型旅游服务设施用地6.67公顷,合计20.84公顷,占腾地面积60%,剩余建设用地可在镇域范围内进行灵活调配。
 
  (三)中心社区规划
  建设用地规模预测
  李家店村现状村庄人均建设用地超过100㎡,人均耕地大于1.5亩,规划人均用地取值120㎡,至2030年中心社区总人口为1253人,建设用地为15.03公顷。根据建设用地适宜性分析,火烧刘整体保留,炕上李湾因新南环线的建设,仅保留新南环线以北50米外的建筑。其他村湾集并到保留村湾周边地区,与保留村湾形成一个整体,命名为田园小镇。
 
  三、规划布局
  田园小镇规划结构为“一心二带三组团”。
  一心:为乡村风貌核心区,包含了整个火烧刘湾和周边水系,这里将是李家店唯一能体现村湾原貌的地方,村湾在维持原貌的基础上进行整理美化,成为整个李家店最吸引人的核心。
  二带:分别为村民服务带和旅游服务带
  村民服务带指沿李家店路的针对本地居民的服务设施集群,包括村民服务中心和社区文化中心、运动场地、区间车站等服务设施。
  旅游服务带指面对新南环线的东西向的服务设施集群,包括农家乐服务区,农耕体验园,李家工坊,生态停车场等针对来往游客的服务设施。
  三组团:为小镇的三个居住组团,分别以“水”、“林”、“田”为主题特色。
 
 
  四、规划评析
  (1)科学选址
  本规划的村湾集并方案以及中心村选点采用了科学的评判方法,以村庄建设用地适宜性分析为基础,针对需求选取各个因子,通过比较分析,最后筛选出适合保留的村庄、需要拆除的村庄以及村庄集并最适合的选址。
  李家店共有17个村湾,将这17个村湾的发展要素和限制因素进行评分,最后统计总和进行比较,来确定需要保留改造及需拆迁村湾的拆迁时序。根据表中各因子的分析,将总值在20以上的村湾作为保留村湾进行改造,达到要求的为火烧刘和坑上李湾。其它村湾分值越低,表示其拆迁诉求越高,规划应按其分值的高低确定拆迁顺序。
  确定了村湾去留和拆迁顺序后,将对中心村选址进行选择。规划采用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选取土地利用现状、交通便捷性、坡度、梁子湖保护区、高铁线路、高压走廊的6个因子,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多因素叠加分析和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李家店建设用地适宜性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将其用地分为特别不适合建设、不适宜建设区、比较适于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和最适于建设区,为新建中心社区选址及保留村湾的选择提供支撑。
  根据建设用地适用性的分析结果,筛选出曾家海、坑上李和火烧刘、大余湾共四块比较适合的建设区域,再通过人口、户数、建筑质量、交通状况、村湾环境、公共服务设施状况等各因子进行统计评价,选出有利因素最多的区域——坑上李、火烧刘湾作为中心村建设点。
 
  (2)体现乡村本色
  新建的李家店中心村,以保留村湾为核心,其他村湾迁入的新建住宅则围绕着保留湾建设,新建与保留区域都以保留乡村特色为出发点,进行改造规划。
  建筑以“荆楚”风格传统民居形式为特色,现状建筑立面改造总体提现“青瓦白墙,简洁典雅”的风格,屋顶增设简易马头墙和荆楚建筑最典型的较厚重的起翘 ,遵循对现有建筑少拆少卸并略施局部建筑小装饰,以较小的代价换取原汁原味的传统建筑风格,力避繁杂堆砌、华而不实,且不具备可操作性的设计。
  新规划住宅根据场地特色和村民需求,采用了一宅一户和“3+1”两种形式,一宅一户408栋,包含163.7㎡和179.6㎡两种户型,以多拼形式布置;“3+1”则规划了80.77㎡和134.78㎡两种户型,共168套。建筑风格同样采用“荆楚”风格,与保留村湾的风格一致,灰瓦白墙,简约大方。
  村湾环境着重保留“乡”味元素,村湾原有的古树、陵园、池塘、晒谷场、果园、菜地、荷塘都是极具乡村本色的元素,具有价值且不影响规划布局合理性的元素保留下来,影响规划布局的则结合住宅布局另选新址,保证这些“乡”味元素充分的融入到新村中。保留乡村的本色,唤起村民对家园的记忆,增加村民的认同感。规划中充分考虑到村民的生活习惯,最大限度的让他们继续以这种生活方式生活下去,避免乡村文化的湮灭。

 


留言咨询